因果皆从业力来,谁也不能赐予

在佛陀时代,某日,舍卫国国王波斯匿王在睡眠中,听见自己的左右两位侍卫官争论不休。其中一位说:“我是依靠国王才得以活着”。另一位则说:“我没有依靠什麽,完全是随着自己业力所牵引而活着”。国王听了这番对话后便沾沾自喜,骄傲地以为是自己的威德服人,准备赏赐那位依靠国王而活着的人。于是派人告诉夫人说:“国王现在请一个人到夫人您那裡,请您赐与他钱财、衣服及珠宝饰品。”接着就请那位依靠国王而活着的人,拿着喝剩……

来源:大菩文化 2018-01-10

忙好,还是闲好?

2017年已离我们而去,回顾2017,这一年内你是忙忙碌碌还是悠闲自在?忙与闲是两种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有的人喜欢忙,愈忙愈奋发,愈忙愈有精神,把忙看成是动力、是营养;认为安闲是偷懒、是懈怠、是无所事事,与死亡无异。

来源:大菩文化 2018-01-10

佛与石头的一段对话

石头问:“为什么以前我爱着一个女孩时,她在我眼中是最美丽的,可现在我爱着这个女孩时,却常常觉得其她女孩更加漂亮呢?”

来源:大菩文化 2018-01-10

广钦老和尚:好坏对错嘴里不要乱说

寺里某某师到客堂来,吐诉一些人事烦恼。人去后,广钦老和尚便对某某师开示说:“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来源:大菩文化 2018-01-10

为何要亲近善知识

亲近善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依师学法,按照闻思修、戒定慧的次第一步一步深入,走解脱、成佛之道。因此学佛需要两方面的条件:第一是外在的因缘——要有善知识的摄受;第二就是自己的精进努力,依着善知识的教授教诫行持;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容易产生的一种心态是以为有了善知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未必如此。

来源:大菩文化 2018-01-10

宗性法师:为什么你发现不了人生路上的好风光

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有旅行的经验。我们在选择一次旅行的时候,都有一个行程和一个终点。人生也是如此。平常我们去旅行的时候,会很放松,会尽情地去看那个地方的山、那个地方的水和那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可我要告诉大家,其实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上,也有很多美好的山、美好的水,以及很多的风土人情没有被发现。

来源:大菩文化 2018-01-10

《鸠摩罗什》:以历史目光探一代高僧之心路

以历史目光探一代高僧之心路,徐兆寿描绘南北朝时期一代高僧鸠摩罗什如何来到中国传播大乘佛教的小说《鸠摩罗什》7日下午在京召开分享会。

来源:中新网 2018-01-08

你心里装着什么,就会与什么有缘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由此可见,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相,就结什么样的缘。

来源:大菩文化 2018-01-08

瞬间就是一年 转眼就是一生

在生命里,不管有多少遗憾,多少酸痛,幸也好,不幸也好,都是过去,全是曾经,放下,就会轻松。于人生中,不管多少辉煌,多少精彩,多少波折,多少失败,都不会尽善尽美,努力了,就应该无怨无悔!

来源:大菩文化 2018-01-08

缘是天定,份在人为

要学会一个人生活,不论身边是否有人疼爱。做好自己该做的,有爱或无爱,都安然对待。缘份到了,便去伸手抓住,缘份未到,就让自己活得精彩。不是有了缘分,生活才会精彩;而是生活精彩了,才会吸引缘分。

来源:大菩文化 2018-01-08